互联网广告公司作为数字营销生态的核心载体,依托 10.92 亿网民基数,支撑起占全球重要份额的广告市场。随着《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》施行超一年,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,合规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命题。这些企业既要应对 “软文”“直播” 等新业态监管,又要适配 AI 技术带来的新挑战,其合规实践直接关系市场秩序与消费者权益。
合规经营的核心维度
1、广告可识别性规范
《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》明确要求互联网广告需具备 “可识别性”,竞价排名结果须显著标注 “广告”,软文、探店等形式附购物链接时亦需明确标识。这一规范直击行业沉疴,2023 年 5 月以来,全国已查办 3058 件 “软文” 广告违法案件,倒逼企业建立内容标注标准流程。弹窗广告则需实现 “一键关闭”,禁止设置关闭障碍,这一要求促使头部公司升级广告投放系统。
2、重点领域审核红线
医疗、医美、金融等领域成为合规审核重中之重。《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》规定处方药、烟草广告禁止互联网发布,医疗广告需前置审查且不得剪辑修改。成都出台《医疗美容广告发布规范》团体标准,进一步细化医美广告禁用话术与宣传边界。针对未成年人的广告限制更趋严格,禁止在未成年专属平台发布化妆品、酒类等广告。
3、平台主体责任界定
互联网广告公司兼具经营者与平台角色时,需履行监测排查、投诉处置、信息保存等义务。天津发布的《直播电商服务规范》从服务条件、经营合规等四方面明确平台责任,要求对主播资质、商品信息进行双重审核。
合规实践中的主要挑战
1、新业态监管适配难题
AI 生成广告、虚拟主播等新技术应用带来合规盲区。虚假 AI 主播可能误导消费决策,而现有规则尚未明确生成式广告的审核标准。短视频广告的碎片化特性,使得 “潜移默化式” 营销难以被监测,2023 年至今仅查办 576 件相关违法案件,与实际存量存在差距。
2、技术应用带来的合规风险
算法推荐技术的黑箱特性增加合规难度,《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》要求将算法规则记入广告档案,但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技术能力实现规则透明化。部分企业因数据保存不全,在监管检查中无法提供完整投放记录,面临处罚风险。
3、中小企业合规能力薄弱
中小广告公司常因法律认知不足触碰红线,景德镇陶瓷直播中曾出现将普通瓷器宣称 “名家作品” 的虚假宣传案。这类企业往往缺乏专业审核人员,难以应对多平台、多形式的广告合规要求。
合规能力建设的实践路径
4、构建全流程审核体系
企业需建立 “承接登记 — 内容审核 — 档案留存” 闭环机制,查验广告主资质与证明文件,配备专职审核人员。江苏通过 “一对一” 帮扶指导 62 家企业完成自查整改,证明系统化审核体系的有效性。
5、技术赋能合规管理
黄石市推动企业应用 AI 审核系统与关键词过滤工具,实现广告内容自动化筛查,使当地违法条次同比下降。头部公司则开发算法监测模块,实时识别 “最高级”“第一” 等违禁表述,将合规审查嵌入创作环节。
6、政企协同与行业自律
行业协会在合规建设中作用凸显,天津市互联网协会发布的直播电商标准、上海市拓展广告领域减轻处罚清单,形成监管与服务并重的格局。校企合作成为人才培养新路径,黄石市企业与高校联合孵化 30 名复合型合规人才,实现合规与创收双赢。
结尾
互联网广告公司的合规水平直接决定行业发展高度。在监管持续强化的背景下,企业需以《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》为根本遵循,借助技术工具与专业团队筑牢合规防线。随着市场监管总局推进 AI 技术监管细则研究,以及政企协同一体化治理体系的完善,行业将逐步实现从 “被动合规” 到 “主动合规” 的转型,在规范中释放创新活力。